教育界的用戶研究
- Daisy Lau
- 2021年8月3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教育界的用戶研究
商界有用戶研究,為何教育界沒有?
一位友人在一所大公司擔任用戶體驗部門的經理,要跟用戶開會,談改進,協調各部門主管,跟進、調適、實踐。常換來掌聲,業務蒸蒸日上,飛黃騰達。掌握整體再分析、計算成功率、重修創新、做事有根有據,是我這位好友的處事作風。
1. 考試競技場 vs 學生蛻變之地
為何學界不去做用戶(學生)研究呢?學校只供應平臺給學生競爭(考試),要求孩子在外補習,這是給表演的舞臺,還是給學生學習的場所?請先確定這個定位!
希望有一天,教育能真正為學生(使用者)服務, 研究人類怎樣學習,多參考科研(不是科技),汲取外國經驗,與各國多交流,每年舉辦老師學習周,帶老師走訪萬里路,創建教研平臺,增加老師學習新知識的機會,融合不同領域學科研究,不應再重蹈覆轍。教育,不應是一批官員到外國考察回來就能作決定的。他們只能照顧系統的需要,哪有能力顧及孩子的需要。

2. 救救幼童 關注學生發展
一天,在校長培訓的過程中,我問到,如果幼稚教育是理科,或者假如你是大學校長,你會決定放什麼學科在幼教專業中?現場鴉雀無聲,靜寂一片!我繼續逼問,是否需要人類學?生物學?心理學?環境學?突然有人問我,“為何要放心理學”,我竟無言以對……
如果用戶是學生(不是家長),也就是年幼的「人」,難道幼童就沒有心理嗎?如果學科錯了、漏了,結果會如何?我曾在新聞看到,如今已有很多孩子有抑鬱的徵兆。為何那種形式化、系統化、沒人性化的教育還在運作著呢?這將會是另一個炸彈了!請認知,孩子是有心理的,他們的精神是需要發展的。

3. 重建教育橋頭堡
希望能解構現在的教育,重建教育;令「教育」多樣化,不再是標準化。教育是要進步的(請不要誤會,進步不代表會很深及很難),因為今天三份之一的工種,未來將會被新興行業取締。若我們的教育觀再不改變,孩子將會落後,前途甚至有危機!
各位教育者,共勉之!

注:「」是中文的引號,用於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話、成語、格言、詩詞、音譯詞及特定稱謂等,也用於表示強調。如今我們常用的引號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