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、學校、社區的「三角關係」(家庭教育系列一)
- Daisy Lau
- 2022年4月1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非洲諺語:「養育孩子是一條村的事。」
這句說話有着培育孩子是社區、學校及家庭的要事。
今天的中國社會,當然比非洲簡樸的小村莊來得複雜。現今說法是,單靠父母一人是難以達成育兒天職的,社會更要提供社區資源協助家庭養育孩童。就讓我們建造家庭、學校、社區的「三角關係」。
家庭教育的三角關係圖

建立任何關係之前,應該對持份者角色先有充分了解,避免日後因了解而「分手」。如果可以持續發展的關係,都需要有互愛扶持、互動溝通、互相理解、互補不足、互助合作及互信坦誠的基礎素質。這種「友誼」關係用作產生協同效應,而發展出來的成果效益,必須有利於各持分角色,突顯這關係的存在價值,否則難以持續。
通常家庭需要幫忙的都是成人對兒童發展的認知問題,存有迷惘羊群心理的父母容易誤信商業媒體。這表層次的共同問題可從集體家庭課堂教育着手;而個別孩子特殊發展的問題,就需要個別諮詢服務。
社會工作是需要把這關係造成出功能系統。一般的問題都存在相同性、共同性,這些相通性的都成了集體問題,如這些集體的認知問題不解決,將會成為社會問題。
至於社會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務是以福利形式發放,還是市場形式出現?家庭教育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?當然,對教育人士來說,應該是社會教育提供的公益福利才是。但,筆者十多年前曾提供免費家庭教育服務,結果參加家長寥寥無幾。最終,改為收費項目,家長踴躍參加。都是同一講者及同一內容,結果及成效天淵之別。公益團體亦發現,不知何時開始人們的價值觀出現了很大變化,一般人認為不用錢的一定不會是好東西,這個奇怪的觀念不知道從何說起、源頭在那。
當然,如果家庭教育是社會負責,由社會協助社區及學校來教育家庭,形成一種社會的專業服務,協同這三個持分角色的權責關係。得到豐富強大的家庭教育資源,必然是好事,更可得持續發展。這樣運作下去來達成「家庭共同富智育兒」的健康和諧社區、社會產生,出現共同富裕另一層次的現象。
以下表格建議持份者角色權責的參與、建議及管理等事宜供參考:
| 家庭 | 學校 | 社區 |
權利 | 享用設施 | 專業提升 | 資料蒐集 |
| 諮詢服務 | 獲區支持 | 認可機構 |
| 參與課程 | 持續學習 | 頒發證書 |
| 決策表達 | 決策表達 | 決策表達 |
責任 | 參與義工 | 派員工作 | 專業培訓 |
| 定期參會 | 定期參會 | 舉辦會議 |
| 互助合作 | 推廣宣傳 | 積極維持 |
| 需要建議 | 項目建議 | 項目更新 |
| 蒐集意見 | 推薦專家 | 配套整合 |
| 主動學習 | 經驗提供 | 科學跟蹤 |
| 學而習之 | 仲介連繫 | 權威發佈 |
| 提供資料 | 協助分析 | 數據參考 |
期望以這「三角關係」達成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的中國人願景。
Daisy LAU
9/4/2022
Comments